跟垫炎可以做关节镜小创口手术吗?根据疼痛程度和功能影响,适合的可以做



“哎呦,这脚后跟疼得跟踩了钉子似的,走两步都费劲!”生活中,不少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都被足跟痛折磨过,其中跟垫炎就是常见“元凶”。这病说大不大,但疼起来真要命,走路、站久了都遭罪。那要是疼得严峻、功能受影响,能不能做关节镜小创口手术呢?咱今天就唠唠这事儿。
跟垫炎是个啥?疼起来啥感觉?
跟垫炎,说白了就是脚后跟那块“软垫子”——脂肪垫发炎了。这地方本来是缓冲压力、保护脚跟的,但要是长期走路姿势不对、穿硬底鞋、体重超标,或者突然受伤,脂肪垫就容易“闹脾气”,出现无菌性炎症。
疼起来啥样?有人形容“像踩在石头上”,早上刚下地那几步比较要命,疼得直咧嘴;走一会儿能稍微好点,但站久了、走多了又疼得出色。重度的连穿鞋都费劲,一瘸一拐的,生活质量直线下降。
关节镜小创口手术,到底是个啥“神器”?
以前治跟垫炎,轻的靠休息、吃药、贴膏药;重的可能得开刀,伤口大、改善慢,还容易留疤。但现在有了关节镜小创口手术,就像给脚跟装了个“高清摄像头”。
医生会在脚跟两侧各开个小口子,比手指头还细,把关节镜和特制工具伸进去。镜头能把里面的情况放大,医生看得清清楚楚——哪儿发炎了、哪儿有骨刺、哪儿脂肪垫变薄了,都能精密定位。然后像“打扫卫生”一样,把发炎的组织清理掉,该松解的松解,该修复的修复,整个过程出血少、创伤小,术后改善也快。
哪些情况适合做这个手术?得看这两点!
不是所有跟垫炎都得做手术,得看疼得轻重、功能受不受影响。一般来说,下面这两种情况适合关节镜小创口:
1. 疼得“要命”,吃药贴膏药都不管用
要是疼了仨月以上,吃药、打针、理疗、贴膏药都试过了,还是疼得睡不着、走不了路,甚至影响上班、带娃,那说明保守治疗已经“失灵”了。这时候关节镜手术就像“救星”,能直接解决病灶,减弱疼感。
2. 功能受影响,连日常活动都费劲
比如走两步就疼得必须坐下歇会儿,上下楼梯得扶着栏杆,甚至穿不了鞋、站不了灶台做饭。要是疼到这种程度,说明跟垫炎已经严峻影响了生活质量,手术能帮患者重新“支棱”起来,改善基本活动能力。
手术后能立马“活蹦乱跳”吗?得听医生的!
做完手术别急着“撒欢”,得按医生的嘱咐来。一般术后会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脚跟2-3周,让伤口和软组织好好长;之后开始慢慢活动脚踝,做些简单的改善训练,比如勾脚、绷脚、转脚腕;再往后可以下地走路,但得穿软底鞋,别走太远、别爬楼梯;完全改善得3-6个月,具体时间看个人体质和手术情况。
总结:手术不是“无所不能药”,但适合的值得一试
跟垫炎做关节镜小创口手术,就像给脚跟“大扫除”,能精细解决病灶,减弱疼感,改善功能。但手术不是“无所不能药”,得看疼得轻重程度、功能受不受影响。要是保守治疗无效,疼得影响生活,那这个手术值得考虑;要是疼得轻、能忍受,还是先试试吃药、贴膏药、做理疗。总之,听医生的,选更适合自己的方案,才能早日摆脱脚跟痛的折磨!